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市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通知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2/8/29 来源:本站 浏览: 次 字号:

 

彭水府办发〔2009274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970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〇〇九年十二月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近期,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科技部等6部委又发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这是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措施之一。我市要抓住机遇,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发挥科技在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到2012年,全市企业和科研队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2%以上,综合能耗产出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此,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抓紧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科技专项,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实现打造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先期已启动的17项重大科技专项,要加快实施进度,争取今年推出一批新成果。同时,今年再启动实施6项重大科技专项,在新能源、电子信息、森林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创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到2012年,启动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达到27项,财政科技投入超过3亿元。预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00余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00余个,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100余家,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利税近300亿元,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200余项,建立产学研联盟20个,培育科技创新团队60个。

二、实施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有效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帮助企业打开新产品、新成果应用市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六大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展示新技术新产品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混合动力汽车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十城千辆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建设,选择油电中度混合动力轿车与气电弱度混合动力轿车、客车,在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和工商、公安、税务执法等公务用车领域示范应用。到2011年,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汽车1000辆;2012年,推广应用混合动力汽车2700辆。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研究,促进长安集团等单位组成新能源汽车联盟合作开发。

实施半导体绿色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切实推进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建设,2010年,在高速公路隧道、市政道路、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地下停车场、医院等领域大规模应用LED照明灯具5万盏左右,争取入选国家十城万盏示范城市;2012年,推广示范10万盏。

实施集中型沼气科技示范工程。加强集中型沼气技术研发与推广,2010年,争取我市集中型沼气科技示范工程进入国家生物质燃气重大科技专项,建成集中型沼气示范点7个;2012年,建成重庆市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中心,出台集中型沼气建设的标准与规章,制定评估与测试方法,培训技术人员1000人次。

实施低成本计算机产业化及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建设基于自主设计CPU和国产操作系统的国家低成本计算机产业基地,2010年面向中小学教育、农村基层政府、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农民试点推广应用10万台(套),2012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台(套)。

实施小型数字化医疗设备进基层卫生机构示范工程。推动超声治疗设备、移动心电监护仪、移动储能式医用高频X射线机等小型化、低成本、多功能诊疗设备和小型生化分析仪等临床检验设备下基层。2010年推广应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2012年推广应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个。

实施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应用示范工程。突破取水水处理、热泵强化换热机组、输配系统等关键技术并在重点工程及公共建筑应用。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900台(套),推广应用100万平方米;2012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台(套),推广应用300万平方米。

三、推动科技资源“下乡入园进企”,服务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智力下农村、入园区、进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创新要素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形成科技资源服务企业、区县(自治县)的长效机制。重点组织实施三大服务行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实施双十百千科技特派员下乡创业服务行动。选派10名首席专家、10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000名区县级科技特派员进入农村生产一线,筛选10个产业基地、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000个专业大户进行重点支持和服务,结合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建立梯次明显、布局合理的科技人才服务队伍,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2010年,形成科技特派员团队20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00项,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30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0个,培养乡土人才和新型劳动者1万人;2012年,特派员团队达到40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0项,建设专家大院50个,建成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10个,建立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个,培养乡土人才和新型劳动者2万人。

实施科技特派员进企服务百人计划行动。采取区县(自治县)或部门联动方式,每年从高校、科研院所选派100名优秀科研人才到企业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诊断、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产业规划等工作。2010年,企业科技特派员达到200名,服务企业近200家;2012年,企业科技特派员达到400名,服务企业300余家。

实施研发平台入园服务行动。启动研发平台示范提升工程,鼓励和支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北部新区和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建立创新工作站或服务站,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重点产业园区建立研发平台。2010年,建设开放示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2个;2012年,建设开放示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6个。

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承担国家和市级科技计划任务,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向创新型企业转型。重点推进各类企业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和标准战略、专利战略实施。

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以龙头企业(含转制科研院所)为依托,采用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数控机床、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制药、农业机械、齿轮制造、生活垃圾资源化等领域,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2年,企业类国家级和市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达到3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达到60个,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0家。

提高优势企业专利工作水平。择优支持20家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试点,培养一批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知识产权人才,针对优势企业开展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认定,落实税收政策;选择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扶持政策。2010年,培育和认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80家;2012年,培育和认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20家。

推动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标准制定与管理机构,优先支持交通装备、仪器仪表、轻合金、机械制造、食品化工等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加快制定标准进度,缩短制定标准周期。到2012年,重点支持20家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牵头主持或参与编制修订国际标准3项、行业标准14项和国家标准55项,帮助13家企业实现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零的突破,培育科技促进标准上档提速示范企业”8家,形成科技推动标准工作的新模式。

五、完善科研院所创新服务功能,夯实产业技术发展基础

以加快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设为重点,加强资源统筹与整合,建成一批在行业技术进步中有重要影响的大院大所,整体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提升院所创新能力。加大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支持力度,加快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二期建设和六个研究中心建设,选择支持一批院所牵头建设产业或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引导中央院所参与重大工程、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开发类院所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开展科研成果二次开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一批支撑行业技术发展的工程中心。鼓励公益类院所牵头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提高公共技术和产品的供给能力。

加强院所人才培养。鼓励科研院所采取自学与委托培养相结合、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出国深造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培养人才。支持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联合,建立各类型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考核办法,探索知识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形成激励人才的竞争机制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推动院所开放发展。支持科研院所与行业骨干企业、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着力推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外大院大所和高水平科研机构的高位嫁接,争取中国科学院在渝设立科研机构。引导科研院所面向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鼓励科研院所参与区县(自治县)合作、区域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介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六、拓宽科技投入融资渠道,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加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探索建立比较完备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重点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和建立信贷支持及金融服务机制。

做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规模。发挥市政府10亿元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进专业的创投管理团队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重点投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010年,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资金规模达到50亿元;2012年,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资金规模达到60亿元以上。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力度。完善科技部门、银行业监管部门合作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适当下放科技贷款审批权限、吸收科技专家参与审贷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等方式,开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整合科技部门和科技园区政策、资金、项目、信息、专家等科技资源,设立专门的科技担保公司,开展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和科技保险创新试点,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七、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环境,落实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快培育高成长性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信息、生物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争创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推进孵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四大行动计划,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行动。鼓励和引导工业园区、社会力量围绕重点产业及园区发展需求,新建特色或综合孵化器,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内容国际化的孵化服务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和培育。2010年,孵化器达到20个;2012年,孵化器超过35个,在主城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实现全覆盖,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60%

实施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产业新建综合性或专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育市级、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形式多样、功能专业、网络齐全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重点省(市)2010年,新建生产力促进中心10家,其中:综合性生产力中心8家,专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2012年,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70家,其中: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8家,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0家。

实施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上档升级行动。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认定工作,引导工业园区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科技人才,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较强、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环境优、潜力大的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2010年,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5个以上。2012年,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10个,力争12个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拓展园。

实施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扶持行动。加快推动三网融合试点和国际互联网高速出口建设工作,实施TDHSUPA终端基带芯片等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和2MW双馈式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2010年,新增龙头企业30家;2012年,累计新增龙头企业50家。

八、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

围绕优势学科、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优势领域,引进和培养具有学术技术研发前沿水平的科技拔尖人才,培育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团队,从中产生若干具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实力的高端科技专家。重点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双千计划,提高我市科技人才结构水平。

实施巴渝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建立巴渝科技创新人才正式人选和后备人选培养制度、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度,通过实施科技项目、主持研发平台、出国(境)研修等方式,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2010年,培养巴渝创新人才正式人选和后备人选各20名;2012年,巴渝创新人才正式人选和后备人选分别达到40名。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加大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力度,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有重点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持续资助、滚动培养,造就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到2012年,力争引进并支持来渝创新创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

九、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派送,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针对产业和企业创新需求,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力度,引导科技机构与企业建立良性沟通合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重点采购一批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产品,以免费或低价派送的方式,引导中小企业迈入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派送。围绕加快装备制造业特别是汽车摩托车产业发展,选择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派送专利技术分析、战略研究、保护预警等全方位、深层次的个性化专利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整体竞争力。

开展科技检测服务派送。针对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科研活动的测试检测费用,给予10%30%的补助,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开展科技保险服务派送。增加科技保险险种和保费补贴范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保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责任险、项目投资损失险和科技型企业小额贷款保险等险种,给予保费30%70%的补贴,有效化解企业出资人、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风险。

开展科技文献服务派送。建立知识关联信息推送系统,定期向科研人员推送经过加工过滤的关联度科技文献信息,特别是国际重大学术期刊杂志的最新研究信息。对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和工业园区及企业集中地区,开展一揽子免费科技文献传递派送服务。

开展企业人员技能再培训服务派送。采买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益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训服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富余人员或因技术改造升级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管理人才开展科技创新专题培训,增强企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十、坚持走开放创新道路,进一步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

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和军工集团、国内高校的科技合作,加强区域科技合作,促进国内创新要素向我市聚集。开展市区(县)工作会商制度试点,在科技领域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上形成联动机制,推动市内科技资源的创新效益实现最大化。举办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等重大科技活动,搭建科技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科技对外开放品牌,提升重庆科技的影响力。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发挥科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责任感,务实操作,重点推进国家7项重大科技专项,5项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11项改善民生技术产品推广落实工作。要积极探索成果共享、风险分担、利益均沾的科学机制,调动产学研各方面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贯彻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国家对口部委的工作支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工作部署;要以出台并实施《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契机,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自主创新政策的落实;要积极协调企业、院校创新项目中的问题,帮助解决困难,充分发挥他们创新主体的作用;要加强部门之间、市区(县)之间、企业院所之间的配合,形成合力,组织攻坚,争取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项目上实现突破。 

 

 

 

 

 

 

 

 

 

 

主题词:科技  服务  经济  意见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129印发

 

 

 

 

 

 

 

 

 

 

 

 

 

 

主题词:科技  服务  经济  意见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129印发